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逆流伐清 > 第六十七章 排除万难

第六十七章 排除万难(2 / 5)

济杠杆的道理差不多。再加上一直未间断实行的惠民政策,民间其实并不想他想的那样资金匮乏。相反。由于大半物资被国家占用,民间物资是显得不足的。有钱没物,民间是这样的情形吗?他得考虑一下,并且派人调研。

之前对难民的安排也有过计划,但如此众多,如此贫困,北地的环境如此恶劣,显然超出了预计。

“再向民间举债的事情。众卿要尽快商议决定。”朱永兴轻轻抚着龙椅的扶手,思索着说道:“依朕之意,原定向南方安置的难民数量要大幅增加。北地凋弊。又时近寒冬,难民留在当地几乎干不了什么,空耗粮食罢了。南方则不同,越向南越暖和,难民到了那里,可以垦荒。可以兴修水利,可以去工厂做工。还可以减少棉衣被服的需求。众卿以为如何?”

北地凋弊的最大原因是受小冰河影响大,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又没有大规模引进抗旱作物。虽然气温于一六五零年后开始回升,但也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按照朱永兴的计算,大概还要十几年,北方的低温和旱情才会大幅度减弱,这也差不多就是满清所谓的“康乾盛世”的起始时间。

所以,北地,特别是西北地区,留置居民过多,并无益处,就算是种植新大陆的高产抗旱作物,也不见得就能自给自足。而将难民转至南方,则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劳作创造生产力,为大明增长国力添砖加瓦。

“启奏万岁,微臣担心难民南下后落地生根,日后重建北地将会缺乏劳力。”刑部尚书张煌言上前奏道:“而且,难民数量过大的话,恐与安置地百姓争田,或因习俗各异,而致地方不安。”

虽然因为移民而出过类似的问题,但朱永兴并不认为是大方向错误,只是地方官员的安置不妥,或者是朝廷的安置措施不够完善。落地生根也好,落叶归根也罢,要紧的是解决目前的困难。至于北方日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