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明军的强势,无疑是强力的催化剂,使民众心中的积郁和怨恨产生反应,急速膨胀,然后会猛然爆发。明军越是胜利,满清越是颓势。反应的速度越快,爆发的程度越猛。
冠县“土贼裴守政、马瑞恒、刘桐相等蜂起,杀官夺衙”;“兖州无赖贼郭尔标倡众为乱,诸孽附之,环围州城”; 嘉祥满家洞宫文彩,傅家楼等地还有马应试、李文盛、宋二烟、杨鸿升、杨之华、阎清宇等“倡乱迎贼,攻破冯家等堡二十余处,捕官率领乡兵俱被杀伤。势甚紧急,恐该县被陷”……
烽烟处处燃起。不只是在山东,连北直隶都有杀官造反响应王师的义军。由于满清调集兵力与明军在整个战线上对峙,腹地防卫空虚,使这些义军能够杀官夺县,阻断交通,给满清的统治区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济南。山东省会,华东华北的重要枢钮。无论从政治影响上,还是从地理位置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名城要地。
显然,如果明军攻克济南。则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甚至可以直接北上威胁京师;而反过来看,明军又处于直隶、河南,乃至从江淮后撤的清军的夹击之下。
只不过满清的战略收缩有些晚了,假“议和”与不甘心使清廷直到明军在山东发动才开始撤退江淮的军队。而在山东的明军以迅速的行动对济南和沂州(临沂)展开了进攻。既是配合,又是呼应,从而使这两支明军陷入夹击的危险大大降低。
相对而言,正在进行战略收缩的江淮清军的处境倒是更加危险。这与当初江南清军的遭遇很相似,如果被山东明军切断了退路,则又是一场漂亮的围歼战。
当时的黄河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江淮清军退过黄河后,和沂州(临沂)已经是很短的距离。由沂州(临沂)到济南,可以说是明军堵截清军的两把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