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遇优渥,较之在内诸王及在外蒙古诸王,止有太过,并无不及。乃在外诸王贝勒等,每年俱来问安,年节来朝。阿布奈竟忘恩养,八年以来,不一朝请。且不亲身一问太皇太后及朕躬安,公主所生幼子,阿布奈亦交于已分家之长子,更属何心?此等情节,应著理藩院严察议奏。”
“阿布奈尚无异动,其子布尔尼却是狼子野心,蓄势待发,应诛除以儆效尤。”
“山东战事未定,怀庆又有叛乱,此时对察哈尔部当安抚,不可轻动。”
“若要平定察哈尔,只有禁旅八旗可调,京师空虚,是为下策。”
“察哈尔部尚未异动,此时出兵征讨,一无名,二恐引起其他蒙古部猜疑。”
…………
清廷对察哈尔部的处置因为分歧而举棋不定,主要原因还是兵力不充裕,在明军的压迫下,难以腾出手来。同时,清廷还因为建宁公主的母亲便是察哈尔部出身,而怀疑明朝与察哈尔部勾连配合。
但在目前四处需要粮饷,需要兵马的窘境下,不仅只能对察哈尔加以防范,而且使禁旅八旗增援山东的计划暂时搁置。现在,清廷开始意识到支撑目前的战局难以长久,而有意进行新一轮的战略收缩。
而为了使战略收缩不至于被视为惨败,清廷决定重开议和,定下的谈判条件是以两淮为界,但明军必须从山东撤兵。而全线退过黄河,则作为最后底线。显然,以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阔地区换取已被明军占领的胶东半岛,满清觉得已经是极大的退让。
只要能稳定下来,哪怕是暂时的,清廷便会有消除内患、休整再战的机会。同时,战略收缩可以使兵力更加集中,对于防御也相当有利。反正在满清看来,这让出去的土地本来也不是自己的,就象当初多尔衮所说“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
其实,这样的心理在历史上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割地赔款而毫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