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不意味着怯于进攻,既然判断出明军主力在此,清军的分兵迂回便显得过于狂妄和轻敌。当然,八旗军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且大多是在主动进攻中获得,即便明军人多势众,也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无论是从征战辽东,还是席拘原,或是进兵西南,都是如此。
经验是可以借鉴,但过于相信则又是一种误导。奇计妙策,说的便是如此。战阵厮杀,讲究的是变化,因时而变,因敌而变,因势而变。明军东征接连取胜,本应给清军敲响了警钟,但远来的满蒙八旗却依然以我为中心,依旧倚仗着骑射无敌的神话。由此,已经在战略战术上失了几分。
迂回绕袭的部队还没有传来消息,这边明军主力尽出,突然反守为攻,击溃了佯攻的一部清军后,向清军大寨逼近。首当其冲的,便是耿藩兵马的大营。
阳光下,远处的地面探出了多面的旗帜,隐隐可以看到明军的红旗,再看过去,旗帜下,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方阵中刀枪耀眼,盔甲闪亮。
清军的号角不断响起,军阵结成,不断的迎了上来。就在清军大营外数里,敌我双方在相距不到一里处,都是相互停了下来。
“贼奴作战,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虽死而不退,后又接轻甲善射之兵。最后为奴贼精骑,人马皆重铠。待我铳炮击发,急突而出,尤擅左右突击,不见利而不进,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动静之间,其势极诡,最是难防……”
魏君重举着望远镜,在中军的指挥台上观察着清军的阵势。轻抿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讲武堂有对八旗兵将作战特点的总结和评价,但也对目前的八旗作出过重估,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
“……兵员少了,士气低了。赖以开国的久经战阵、功勋卓著的大将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子弟即便承袭爵位,却少不更事,缺乏战斗经验。无法替代父辈驰骋疆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