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永远都是事后诸葛亮啊!”
孙思邈露出了笑容:“事后诸葛亮,哈哈哈哈,苏侯此言当真是妙不可言啊,事后诸葛亮,诸葛亮饶是有大智慧,若不能料事于人先,又有何用呢?哈哈哈,苏侯一言道破天机,这天下,当真是多了太多太多的不该了。”
苏宁摇头苦笑道:“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早知道晚知道总归是要知道的,早痛苦晚痛苦总有轮到自己痛苦的那一天,而且肯定不止一次,会有很多次,既是如此,又谈何早知道晚知道早痛苦晚痛苦呢?便是诸葛亮自己,他对刘备进言隆中之对时,可曾想到东吴觊觎荆州已有数十年?主张联刘抗曹之人除了鲁肃又寥寥无几?这样大的隐患在此,联吴抗曹又岂能实现?便是诸葛亮自己,又如何就不是事后诸葛亮呢?”
孙思邈慢慢的品味了一下这里面的故事,然后把饶有兴趣的目光投向了苏宁:“苏侯的《三国》老夫倒也看了不止一遍,虽然不是医书,却也让老夫读得如痴如醉,只是,这三国里头到底有多少事情是苏侯自己明白而没有写在《三国》里头的呢?苏侯觉得天下人都不会理解?还是觉得天下人都太过愚钝?”
苏宁看着远方的茫茫大海,说道:“我苏宁又何尝不是天下人之一呢?这些事情懂得又如何?不懂又如何?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该出现的还是会出现,难不成我将那些事情写在了《三国》之中,今人和后人就不会犯当初诸葛亮和孙权的错误?我总是觉得,史书写了千百遍,兵书读了千万篇,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可是今人究竟有没有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呢?
若是有,为何一个王朝接着一个王朝建立,被推翻,建立,再被推翻,如此周而复始,那些高人雅士,那些帝王将相,就真的不明白前朝为何灭亡,今朝为何衰落?前朝灭亡的原因,过了些年头,还是会重新出现在今朝之中,史书上总是说那些人才是多么多么的优秀,那么难道他们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