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这让朝中大将有些太过不满意了。
不过因为皇帝的绝对支持和文官群体的支持,这样的政策被承认了,武将群体的主战力量被压制,作为补偿。李二陛下允许他们对西突厥还有薛延陀等地用兵。但是他们仍然有所不满。可以用军队解决的,为什么要用钱粮去和那些奸佞之人妥协?钱粮来之不易,用来建设是多好的选择?劳动改造就是留给那些奸佞之人的最好下场!
后来。苏宁作出的回答是,第一,不愿意本族人之间自相残杀,减少大唐本就不多的人口;第二,希望为大唐留下一个只要不造反,凡事好商量的传统。
在当时这样的行为颇受非议,刚强的大唐将军们非常不满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们逐渐认为苏宁的这种做法是大唐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朝廷和武力占据绝对上风的时候,却采用了谈判和互相妥协的和平方式推动了江南事件的解决,并且推动了江南的快速发展,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在那之前,大唐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武将力量甚至一度狠狠打压了文官力量,乃至于接近了军政府的性质,但是在那个关键时期,苏宁这个推动军方势力快速增长的特殊人物掉转身子,阻挡住了军方力量的过快发展,重新为文官势力增强争取了时间,再一次造就了文武平衡的状态,避免大唐成为军政府。
而这一成就,正是由和平解决江南事件开始的,用军队可以得到的,固然完整,固然彻底,但是却已经损毁了太多太多的精华,用谈判固然困难,固然耗时长,但是却可以避免流血事件的产生,避免“凡事都用拳头说话”的理念深入人心。
苏宁在南下江南的过程中想了很多事情,一直想到了六年之前自己刚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的种种思想和倾向,六年过去了,深深融入了这个世界的苏宁已经不再抱有太多的激进思想,也不再对军事力量盲目的崇拜,也不在认为军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