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难受好多天才能缓过来,氧气太少了。
唐军和吐蕃交战失利的一大原因就是高原反应,在高原上作战唐军败多胜少,而在平原上交战虽然唐军战胜的次数比较多,可是吐蕃军队依然不弱小,下了高原,吐蕃人的平均战斗力平添三成。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人重视而已,但是苏宁来了,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苏宁已经决定建议李二陛下设立一支专门针对吐蕃人的军队,拉上高原进行适应性训练,适应之后才能和吐蕃人对战,否则一定会吃亏,为了这个,苏宁还准备了很多关于高原反应的说辞来说服李二陛下,给这个科学盲补补课。
但是在青海和甘肃地区作战的话,凭借兰州地区的府兵和中央卫戍军的强悍战斗力,没什么可怕的,所以李世绩率军在兰州补给整军之后,就气势汹汹的杀向吐谷浑,同时派人传令西突厥兵马从北向南突击吐谷浑腹地,牵制其快速机动的骑兵军队,重点是避免与之进行大规模骑兵决战,而要充分利用骑兵机动性牵制其更多数量的军队,为正面的唐军进攻减轻压力。
至于西域联军,李世绩没有抱太多的希望,只是命令他们团成一团缓缓推进,遇见小规模抵抗就消灭之,遇见大规模抵抗就与之对峙,不要鲁莽与之进行大兵团交战,否则很有可能吃亏;接着李世绩派人去当地羌族地区寻找党项羌族人作为大军向导,和苏宁估计的一样,当地党项羌族首领拓跋赤辞亲自前来和李世绩交涉。
交涉的内容也和预计的差不多,关于前隋失信和他们对唐军的不信任,这让李世绩对苏宁的预测能力感到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因此李世绩更加重视苏宁的担忧,将李道彦死死的看住,没有给他独自统兵的权力,只是让他率军跟随自己的中军前进,同时与拓跋赤辞歃血为盟,赢得了拓跋赤辞的信任。
拓跋赤辞对唐军表现出了友好的善意,为唐军提供了部分粮食和草料,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