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需要庇护的小辈,苏宁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一直都没有,军事力量倒是有,政治力量也不能说一点儿没有,但是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同盟,军事政治的同盟,盟友,从来都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对抗敌人,而非自己的力量,李二陛下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要让苏宁具备自己的政治力量,以脱离那些老一辈。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猜中了很麻烦,因为崔孝义想的是皇帝一旦让苏宁具备了足够的政治实力之后,就会自行对苏宁进行试探,进行考核,看看苏宁能否经受住考验,这种考验会在皇帝统治的后期越来越频繁和明显,因为皇帝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那个时候才是对所有贞观朝过渡的臣子的最后考验。
听着崔孝义的分析,苏宁联想到了历史上皇帝对李世绩的考验,临死前命令将李世绩贬到遥远的地方当官,同时准备好了最后的手段,李世绩是何等的聪明?命令一到达连家都来不及回就赴任去了,结果在半路上被新皇李治召回来,担任了宰相,成功通过了李二陛下的最后死亡考验。
对于李世绩的考验是这样的,那么对于自己的考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苏宁不由得浮想联翩,但是崔孝义说,从目前来看,至少在苏宁及冠之前是安全的,但是及冠之后,二十岁之后,估计就是李二陛下考验的开始,而在那个时候,该给苏宁的筹码也都差不多给好了,苏宁就要利用这些筹码。去战胜那些敌人,赢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胜利之中发展自己的政治力量,然后慢慢地成长,熬到李承乾登基之后,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再接着,只要活到李承乾的下一任皇帝,那就基本上安全了,前提是。苏宁不能嚣张。同样,也不能低调。
有一个谋主就是不一样。
崔孝义的建议相当中肯,而对于此次事件的作法,崔孝义的建议就是苏宁单刀赴会。前往博陵。和崔孝礼斗智斗勇。让崔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