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打算是先写一些。慢慢来,反正资治通鉴也是很多朝代的单独卷,一卷写完还有另外一卷,好多朝代。自己可以慢慢来。但是不必等到全书写完之后再说。可以写个五六卷就拿出来给李二陛下掸一眼,好好重新给自己定个位。
三国什么的可以立刻就开始动笔写,玩一回连载。至于资治通鉴神马的要等一等,缓一缓,就算是抄写,也需要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很多历史知识苏宁自己也具备,而且也有和司马光不一样的历史想法,有些地方可不能顺着这个老家伙来,资治通鉴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但是至少,要把已知的不完美的地方改过来。
决定下来之后,苏宁就让四大护卫出去购买大量的笔墨纸砚,为自己的写作做好万全的准备,也要打下一些舆论基础,让大家都看到,等自己写出来之后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质疑了,更多的应该还是惊叹和敬佩才是……
说做就做,苏宁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家中,拜见了母亲和大伯母刘氏,还有大嫂秦梓月,还有小侄儿与小侄女苏庆云和苏庆仪,两只小肉球越长越快,已经渐渐脱离了肉球的局限性,开始向人的样子发展了,这一点苏宁很是欣慰。
至于剩下来的一个就是苏小妹了,一直以来都没什么空好好的陪一陪苏小妹,这一下子可就有足够的时间了,抚摸了一下苏小妹的头,和苏小妹好好儿的说了一会儿话,苏宁这才进了屋子,喝了一点儿水,把一张大白纸平铺开,提起毛笔吸饱了墨汁,落笔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是苏宁最喜欢的几首词之一,尤其是那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简直是把千秋万代都给写活了,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更无处抒发,宋人把词写得差不多了,却没能写完,明代的杨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