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贞观攻略 > 三百五十九 抗日第一人

三百五十九 抗日第一人(2 / 5)

闻窗外事的读书方法也产生了质疑,他不愁吃穿,虽然自幼只是平民,但是好歹有饭吃。所以读的进书。而像这些百姓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或者连着好几天没东西吃,一天不劳动就没东西吃,哪里读的进书。读得懂那些大道理?

这事儿放在今天也好解释,什么叫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就是说再穷也不能让教育的投资减少,再穷也不能让读书的孩子没饭吃,这也是有前提的,要有能力让读书的孩子有饭吃,不至于饿肚子,一旦饿了肚子,哪里还有心思读书?古代教育无法普及的原因,也就在于大部分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满足,如何向上追求更高一层次的精神追求?

刘仁轨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就想带着百姓朝着可以吃饱饭的道路前进,但是随后他就发现,他根本做不到,父母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好做个官,从来就没有做过农活,不知道如何种地,如何翻地,如何育种,如何耕种,如何除草捉虫,如何明白天时地利,如何灌溉,这些他统统不懂,那又谈何让百姓吃饱肚子?

他就学,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蹲在田地里面,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倒是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但是什么事情都帮不上忙,农活倒是干得不错,可是就那么些收成,交租的交租,交税的交税,根本没有富余的粮食可以让百姓们安心读书。

这就是孔孟之学?这就是圣人之言?这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刘仁轨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质疑,于是乎,刘仁轨蜕变了,他开始遍翻自己所能找到的书籍,汲取一些不一样的知识,他想起了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里面有农家一说,其他时候也有诸如《齐民要术》之类的农学书籍,他开始学习这些书籍,几年之内成为了农学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官,带着农民们累死累活的干,但是结果还是那样,除了交租交税,剩下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由此,如何让百姓吃饱肚子成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