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辛亥大英雄 > 第五八六章 南洋!南洋!(二)

第五八六章 南洋!南洋!(二)(3 / 5)

排水量放宽到4万吨,否则防护和动力永远不可能达标。哈坎却强烈建议建造第二款,或许是德国式大船小炮的影响太深,他认为三联装布局可以让舰体更短,相应的防护更集中也更强、而且这款360mm/L50舰炮从数据来看非常强,与老式380mm/L45舰炮相比都不逊色。

这点杨秋相信,因为这款舰炮图纸是他提供给重庆的,原型是6年后的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使用的330mm舰炮,结合联合力量级主炮的优点整体放大。法国330mm舰炮的数据非常强,加上大药室猛发射的手段,威力比目前各国使用的356mm舰炮更强。而且为它配套的弹性装弹系统可实现任意角度填装,不用每次打完后炮管重新回位。从理论上说,这种弹性填装系统能让360mm舰炮射速达到每分钟3枚,高于各国平均水平。

但海军有顾虑,首先是360mm舰炮和弹性装弹系统是否能按时完工没谱,其次380mm舰炮可以直接使用克虏伯的老款设计,将来升级也更简单,最后也是最重要原因是,海军一直希望能建造媲美甚至超过日本长门级战列舰的主力舰。

如果让杨秋选,他肯定更倾向于低口径高速度,而且他更重视战列舰的细节。比如续航力、适航性、舰炮陀螺仪横向稳定仪,大型测距仪、水上飞机弹射器、炮座轴承、大功率发电机、电子设备、声纳、伦坡火控的升级、防空指挥塔等等新技术,对于长门级的威胁则完全没放在眼里,因为他觉得即使造出衣阿华都不一定能轻易打败长门,所以还不如发展航母和舰载机技术。考虑到海军思想一下子还拗不过来,加上也需要战列舰锻炼高端制造业,所以如何选型他没干涉,只交代必须为日后升级尤其是安装更多防空火力预留出足够吨位后,就爽快的在两份设计稿上都签下名字,让海军自己去抉择需要速度还是要火力。

不过他最后还是加了一条,即在1928年左右再开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