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培养工人和储备人才的,等俄国设备全部运回来就能立刻支援包头、东北,甚至还能支援云南把一直想弄的西南水城钢铁厂建设起来。内地教育水平也好很多,《梅花协约》中规定的一万余英法各类老师也纷纷到位,技术学校层出不穷,所需要的就是时间罢了,何况自己手中还捏着两年后就能陆续回国的几十万赴欧劳工,他们中已经很多人成为英法工厂的骨干力量。
反倒是移民让他很郁闷。1800万到2200万,3年才增加400万,其中很多还是从内地引进工人带来的移民,军队家属也有几十万人,也就是说政府实际上移民每年才100万,实在太少了!按照他原来的想法,1925年前东北9省至少要移民3000万,新疆和西北3省2000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关内的人口压力,可实际操作却迟迟达不到要求,国人恋土就真那么不容易打破?
杨秋想起了林肯曾经推行并奠定美国西部发展的《宅地法》,问道:“香圃,你说要是我们在市场上直接出售土地,按每户10元20亩地算,可以吸收多少人?”
蔡济民想想说道:“如果这样倒是能快速吸收不少移民,但土地买卖很容易被人利用来投机,利弊都很大。”
蒋方震倒是听说过美国宅地法,有些明白杨秋的意思,问道:“副总统是想学亚伯拉罕林肯的美国宅地法?”
杨秋点点头:“东北和西北移民刻不容缓,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很多国营农场,也逐步开始学机械化耕种,但两地人力资源都严重不足。东北还能勉强,可西北汉族人口不足500万,实在无法让人放心。所以我想学宅地法,按每户10民元20亩地计算,每户最多不得购买超过100亩,且必须种满五年土地才能归购买者所有。并且要规定,通过这个法案到手的土地20年内不准买卖!有20年时间基本上一代人就能成长起来。一旦人力资源充沛两地边防就能解决,汉族人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