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情况开始呈现出较为平均的状态,沿海居民总量开始下降。
中部、西部、北部、西南部、西北部的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其中以中部和西南部的发展速度最快。
如四川在1936年,经济发展已经不比沿海省份差了,不过四川也是比较早发展的省份。
这次大建设中,中华帝国将80%的建设资源都投入到了经济落后地区,彻底的改善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
有了这些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就很简单了。
很多时候内陆的经济发展就是缺乏基础设施而已,至于后世的中国和此时的中国不一样。
后世的中国虽然也在内陆地区修了很多基础设施,但那时候的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业,自身的工业实际上并不怎么发达。
而此时的中华帝国几乎不依靠什么出口了,自身工业完全自给自足,工厂往中西部转移速度很快。
沿海的经济发展优势依旧存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往沿海挤。
全国各地,大量的矿区被建设了起来,大量的道路也修了起来,更是修了大量的机场,同时中华帝国加大了对自身稀缺矿产资源的进口,大量的军工业生产线也秘密建立了起来。
不管是民用工程还是军用工程,都在大规模的建设之中,建设效率之高,组织速度之快,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整个第三世界联盟的各高级成员国都在疯狂的建设,充分的利用了各成员国的劳动力,同时还从各国调动劳动力,进行跨国建设。
虽然建设了很多东西,但人民曰子却是没有以前好了。
很多国民发现,政斧的税收越来越高,军费支持也在不断增加,陆军兵力在1936年已经扩招到750万了。
这750万陆军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防军,一部分是野战军。
其中野战军兵力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