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一天都干不完的事。
生产力骤然拉得这么高,就业问题和突出。
帝国此时主要靠修建各种工程来带动就业,对于一个刚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来说,要建设的工程有很多。
因此此时帝国的就业率还算比较过得去,但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一直维持成目前这样。
虽然工程可能永远都建不完,但国家不一定有钱去建。
要想使国家有钱,第一个就是保障就业率,第二个就是不断开源。
因此让华人到海外去从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为中国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率,赚取更多的钱回国。
同时这些华人的消费,则是尽可能的在华人商店中消费,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本外流。
中国此时是一个走上精细化管理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比得上中国这样精细化的对各个领域进行管理。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政斧就是在不断的开源,不过在节流上则力度没那么大,能省的地方自然是能省则省,但很多地方是不能省的。
例如工程建设和教育经费,工程建设是为了带动就业,因此基本上不省钱,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也不省这笔钱。
对于官员的福利方面,帝国政斧也比较重视,走的是高薪养廉的政策,官员的福利是比较好的,这方面也不能省。官员要想享受这样的福利,得能做事,做不了事就滚蛋。
帝国政斧从越南把法国殖民政斧赶走,实际上是在为中国资本扩大市场,让中国资本能够进入越南,也属于一种开源。
大资本家们强大了,国家也就有税收。
同时在越南,由于是帝国政斧说得算了,大量的小商人涌入越南,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经营。
不管是大商人还是小商人,都有肉吃。
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