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占地两百亩,夏钧干脆把军营后面的那片地开出来,培育基地就建在军营后面。不过培育基地的产能却很给力,一年可以培育10亿公斤的稻种,这也就足够10亿亩水田的所需。
林德宝最近是忙开了,由于夏钧第一批兑换了一万公斤稻种,结果在西乡还有近5000亩的缺口,各村都想多要些稻种,纷纷跑到他那儿要。
林德宝也为难,就一万公斤的稻种,不可能人人都有。如今已经到春播的时候了,林德宝按人口把稻种平均分配给了各村。
此时培育基地建起来,稻种不足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