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也被送了进來,然后是那口巨大的柳条箱,两个警卫员帮着接过來,行李架上放不下,只好摆在过道里。
“这位大嫂,你也上來吧。”警卫员伸出一只手。
妇人沒去拉他的手,而是两手一撑,很灵巧的钻了进來,身段柔韧苗条,一看就是练家子。
“哎呀,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妇人拿出花手帕擦擦汗珠,招呼两个儿子:“大强,二工,喊人了么。”
“喊了。”两个男孩脆生生的答道。
陈子锟道:“坐吧。”
警卫员很有眼色的让出座位,妇人也不客气,带着两个孩子坐下,又是一番感谢,很奇怪的是她的口音是标准普通话,沒有任何地域的味道。
“您这是回家啊,还是探亲。”陈子锟是做社会调查的,自然见人就想问两句。
“也是回家,也是探亲,我男人在北泰当兵,我带孩子去投奔他,家里沒饭吃,部队上兴许还能吃饱饭。”妇人倒也爽快,一语道出目的。
陈子锟点点头,正想问些其他的,妇人忽然盯着他的面孔出神,这种举动可不太礼貌。
“您贵姓。”妇人问道。
“免贵,我姓陈。”
“陈子锟。”妇人露出惊喜之色。
“你认识我。”陈子锟很奇怪,自己不认识这位大嫂啊。
“哎呀呀,你怎么把我忘了,干爹,我是戚秀啊,戚家班的戚秀,我娘是白玉舫,咱们一起坐船入川的。”
“原來是你啊。”陈子锟想起來了,那还是1938年的时候,北泰保卫战失败后,自己负重伤被戚家班救下,隐姓埋名入川,与班主白玉舫还发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浪漫故事哩。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就收不住,陈子锟兴致很高,问长问短,戚秀也很高兴,说娘在西安,身子骨硬朗的很,一直惦记着您呢,又指着两个孩子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