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明军知道。在千钧一发的局势中,战场迎来了最后的宁静。
无论如何,双方都已确定,生死成败,只在顷刻之间。
十天之后,最后摊牌。
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突然自蔚山撤退。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明军并未阻拦。
随后,驻扎泗川的岛津义弘也率第五军撤退,明军仍然未动。
五大老一片欢腾,在他们看来,撤军行动十分成功,明军毫不知情。
然而接下来,一个消息打断了他们的欢呼——小西行长被拦住了。
作为脑筋最灵活的日军将领,小西行长的反应极快,获准撤退后,他立即带兵,日夜兼程赶赴海边,却看到了等待已久的明军水师。
但小西行长并不惊慌,因为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顺天离海较远,不利逃跑,而沿海地区水路复杂,易于封锁,如果明军不来,那才是怪事。
为了实现胜利大逃亡,他已想出了对策,并付诸实施,而到目前为止,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顺利脱身指日可待。
但事实上,五大老错了,小西行长也错了。
明军放任加藤清正和岛津义弘逃走,并非疏忽,而是一个圈套的开始。
在之前的十天里,麻贵对局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清醒地意识到,日军有意撤退,但凭借明军目前的兵力,是很难全歼敌军的,恰恰相反,对方已有了充足的撤军准备,如果逼狗跳墙,后果将很难预料。
唯一的方法,就是逐个击破。
但日军是同时撤退的,明军兵力有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十一月四日,他终于找到了那个方法。
就在这一天,陈璘出海巡视,突然发现自顺天方向驶出一条日军小船,行踪隐蔽,速度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