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态度,一种决心,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是足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弹劾的结果是九死一生。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是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非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类的纠纷,是断然不会有人用这一招的,严嵩没有杀杨继盛的爹,更不会抢他的老婆,相反,他提拔了杨继盛,并希望将他收入门下。
然而杨继盛拒绝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已经下定决心,死劾严嵩。
严嵩不是他的仇人,他却依然不忿,为夏言不忿、为朝局不忿、为死在蒙古马刀下的万民不忿,为天下不忿!
以天下为己任者,是然。
他并非不知道这样做的下场,沈链的遭遇就在眼前,并非没有人劝过他,深通王学,熟悉斗争之道的唐顺之及时看出了苗头,作为杨继盛的朋友,他曾写信劝告:
“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
作为王学左派的嫡传弟子(聂豹、徐阶属右派),唐顺之十分清楚当时的政治环境,所以他苦口婆心相劝,希望杨继盛不要出头,以避祸患。
杨继盛看了信,却只是笑而不答。
他的人生只剩下了一件事情。
在上书弹劾之前,杨继盛斋戒了三天。
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自由时光,四十二岁的杨继盛回顾了他的过去,从童年的贫寒,到青年的求索,熬过了继母的虐待,熬过了仇鸾的陷害,现在的他,是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前景光辉,仕途远大。
然而现在他准备放弃所有一切,去完成那件必死无疑的大业。
因为放牛的杨继盛、历经磨难的杨继盛、看尽官场黑暗的杨继盛,依然是同一个杨继盛。
在黑暗中的杨继盛,是一个纯洁的人。而面对这片窒息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