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把二十万大军集体开进伏牛山去保护粮道,而步兵的话,在五个千人队进去后再没有出来,忽必烈就再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很显然,这支被藏于伏牛山的绝对是宋人最精锐的战士,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山地作战的丰富经验,派进去的部队,就如同泥牛入海,从侥幸逃回来的士兵嘴中得到的情报,五支千人队的覆灭,对对方造成的伤害绝对有限,甚至可以说可以忽略不计。
眼下,也只能依靠南阳、邓州、新野一带的存粮勉强维持军中的用度,水路也能运送一些粮食过来,但每一次,都要跟宋朝的水师交锋,蒙古的水师毕竟是初建,而水面作战也不同于陆地战斗,受到的变化因素太多,而战士本身的素质反倒被削弱到最小,陆地上,蒙古大军可以压着宋人打,打的他们没有还手之力,而在水上,因为科技水平以及经验的原因,这种局面却要反过来。
若真要以水路来维持大军供养的话,那其中的消耗,哪怕是如今的蒙古帝国,也足以被这场战争生生给拖垮。
站在帅台上,忽必烈只觉得胸口有一股窒闷之气在胸间萦绕,二十万大军,却被区区一万宋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选择强攻襄阳来化解眼前的困境,无论成功与否,就算最终打下襄阳,打开通往南宋的门户,但仅此一战的损失,就足以让整个蒙古在未来数年之内,无力再南下,这个结果,无疑是忽必烈最不愿意接受的,但此刻,他却不得不做出这样痛苦的选择。
襄阳王——李轩!
抬头,目光死死地看向襄阳城头的方向,忽必烈心中再一次下了决心:这个人,绝不能留!
忽必烈身后,中年文士皱眉看了看站在忽必烈另一侧的尹克西三人,对于襄阳的战事,他倒没有太多想法,眼下的情况,除了强攻,也无其他办法可想,反倒是对于这三个去而复返的高手,中年文士心中生出一股疑虑。
从昨天,三人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