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人,若是欧洲的棱堡型堡垒,用三四百人守住还有可能,但这座炮台根本不是棱堡。
然而他们的兴奋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当他们蜂拥向炮台涌上的时候,原本比较稀疏的枪声,在瞬间变得密集起来。
开始只有三四百杆火枪在响,可这一刻,三四百变成了两三千!
事实上,也是两三千杆火枪在响!
龙门船厂守卫的虎卫数量只有五百,可并不意味着其守卫力量只有五百。龙门船厂总共有近万名工匠、学徒和管理人员,今天在岛上的数量也有七八千,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的青壮。
新襄对所有青壮的要求,就是进行军事训练!
这些人虽然不是虎卫,可是论及他们开枪次数和对枪械的熟悉,比起那些大员土人要高得多,甚至郑芝龙手下的那些官兵和海寇,都未必有他们开枪开得多!
而龙门岛上也有军械库,其中三千余杆火枪还是有的。俞国振组织撤离时,船厂的应急预案便被紧急启用,四千名青壮被组织起来,发给火枪弹药和其余武器,然后埋伏在炮台边缘的密林与高地处。
他们虽然不是军人,可军事素养并不差,工人的纪律姓与军人的服从姓,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埋伏在那儿隐忍至今,终于等到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刻。
全体适龄工人进行军事训练,也是俞国振在拟定新襄各种规章制度时下的一步闲棋,这步闲棋因为虎卫强悍的战斗力,此前都没有派上过用场。今天终于被他用上了,而且这一用,就是致命的。
荷兰人的数量,不过是三千,其中还有近一半呆在船上,上岸的也只有一千多人。他们驱使拼命的,要么是缺乏军事素养的大员岛土著,要么就是心怀诡胎的郑家士兵。面对这样的枪林弹雨,已经被邪教鼓吹得不惧死亡的土著倒下一大片,而郑家士兵毫不犹豫地转身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