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天下,同时也稳当当的治理天下,按理说这该是明主吧,可是大家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太祖高皇帝有个嗜好,喜欢对官员剥皮充草。
太宗文皇帝按理说也算是明主了,他靖难而得天下,修四库全书,横扫漠北,关注民生,百姓在他的治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这个人似乎在官员们眼里也算不得明主,因为这个人对官员太苛刻,反而对靖难的功臣,对皇亲国戚们优渥有加。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谁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虽然大家表面上称颂,可是在背地里却是不断诋毁,现在天下早有思念皇太孙朱允文的思潮,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单纯的对朱允文抱有同情,这可错了,这些人怀念朱允文,为朱允文可惜,并非是朱允文若是当国就一定能做的比朱棣好,说句实在话,朱棣绝对是历朝历代以来数一数二的明主,一个朱允文只怕连给他提鞋都不够,之所以大家怀念朱允文,只是想暗中否认掉朱棣而已,朱允文那样的废柴被人偷偷摆上神坛,不过是有些人想借题发挥,发泄对朱棣不重士人的不满而已。
朱佑樘原先维护的是士人的利益,因此士人们对他尤为拥戴,在士人们看来,当今皇帝固然圣明,可是因为听信了歼贼柳乘风的谗言,从而变得昏聩起来,说来说去,都是这柳乘风的错,柳乘风万死莫赎,这个人比之汪直也不遑多让,因此,有不少人甚至心里期待,这贤德的宁王能起兵靖难,诛杀柳乘风,这些念头原本大家想都不敢去想,可是报纸里那江炳的陈词却是让不少人心思活络起来。
江炳便是有再大的错,可是毕竟是庶吉士,他说宁王宽厚仁德,这准是没有错的。
几天之后,京师开始满城风雨起来,一些读书人甚至悄悄聚会,以吟诗作画的名义抨击朝政,而北镇抚司这边则是无动于衷,似乎对这种事他们已经没有兴趣管了,甚至于国子监那边,监生们在课堂上说了不少犯忌讳的话,坐堂的锦衣卫回报之后,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