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被攻了下来。
奢崇明父子带领着残兵败将进入贵州境内,准备投靠水西安邦彦。时间到了二月,袁可立和朱燮元率领的援军距贵阳不过百里,孙传庭砸蘭州城整军,随时准备挥师进入贵州。
朝廷在得到战报的折子之后,自天启皇帝到大臣全都送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朝廷也收到了朱燮元的折子,把蜀王的事情说了说。
虽然有人颇有疑虑,可是天启皇帝却力排众议,下旨褒奖蜀王。除了这件事情,所有的事情全都是风平浪静。
不过时间到了二月,朝廷就有事情要忙了。主要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就是科举,今年是大比之年,会试是要在三月份举行的。
这样的抡才大典没人敢怠慢,不过这样的事情朝廷上下都十分的有经验,做起来自然是有条不紊。天启皇帝也插不上什么手,按照以往的规矩,主考官有两名,主考因为进士出身的内阁大学士担任。副主考应有尚书以下左副都御史以上的文官担任,多年来的惯例。
按照这个官吏,内阁为天启皇帝推荐了两个人,主考乃是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孙慎行。副主考乃是左都御史杨鹤,两个人都是素有清名,在士林文坛颇有声望。
对于这件事情天启皇帝也没有什么想法,自然就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做了。不过天启皇帝的一道圣旨却把所有人都弄愣住了,因为那是关于武试的。天启皇帝准备今年亲自过问武试的事情,还早亲自举行殿试,采用和文官科举一样的方法。
这个消息一出来,一时间众人哗然,大明朝一项都是重文轻武,武举人不过是世袭勋贵们镀金的地方。天启皇帝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文官的反对,不过反对的理由却并不充分,毕竟武举每三年举办一次,提高一下地位也没什么大不了。
不过天启皇帝的举措却让一种人眼前一亮,那就是那些世袭武职的勋贵。如果真的能把武试的地位变的和文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