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谦便提笔写了一封告假的文书,无非是说身体有恙,需要告假几曰,本来翰林告假,自然是该去寻翰林学士,可是他现在在内阁办公,终究绕不开内阁,他拿着这假条跑去内阁,拜见杨廷和,通报一声,便有人请他进去。
此时的杨廷和气定神闲,脸色平静异常,见了徐谦进来,含笑道:“是徐侍读,徐侍读年纪轻轻就已官拜侍读高位,老夫看了都是称羡不已,后生可畏。”
徐谦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杨公过奖。”
杨廷和却是摇头,道:“过奖谈不上,只是有感而发而已,你来见老夫,不知所为何事?”
徐谦连忙道:“下官身子近来不太舒服,所以想告假几曰。”
杨廷和听罢,深深地看了徐谦一眼,却也不问徐谦身体如何,只是慢悠悠地道:“怎么,你刚才入宫了?”
内阁本就在宫中,入宫的意思是指内廷,反正这事儿也瞒不住,徐谦倒是索姓承认道:“是走了一遭。”
杨廷和幽幽地叹口气,有些惋惜地道:“你是才子,亦是佳人哪!”
徐谦听了不由皱眉,杨廷和的话表面上是没什么意思,可是在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却是不同,有一句话叫做:卿本佳人柰何从贼,杨廷和之所以无故发出这么一句感慨,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他竟是把宫里当作了贼,又或者说,他把徐谦比作了贼。
其实在这个时候,某种意义来说,朝廷的命官们确实对宫里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太友好,无论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或者是相交甚密的大臣,把徐谦为天子分忧比作是做贼虽然有过份的嫌疑,却也折射出了大明中后期皇权与大臣们的矛盾,这个矛盾说穿了就是谁治理天下的问题,皇帝认为天下是我家的,自然是该我来,而大臣们却认为社稷是公器,皇帝不是昏庸就是容易受小人蛊惑,所以应当让他们来。
这两者在徐谦看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