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颗糖,借讨伐满清之势,两院通过了一系列制裁满清,迫使其进一步开放工商的法案。例如满清必须废止由内务府出面与英华工商合资合作的规则,英华工商在满清境内必须拥有自主选择下游商路的自由,容许英华银行票行在满清境内设立独资分号,接受华两钞票作为两国官方贸易结算方式等等。
这颗糖正是南北事务总署陈万策的枪弹,用来瓦解满清皇商晋商势力。两院通过法案,由南北事务总署兼管的驻清通事馆负责逼迫满清接受,南北事务总署副总事,驻清国通事陈润一手拿着这些法案,一手拿着皇帝的斥责诏书,施施然再度北上。至于英华民意,相信满清朝堂和帘子后面的慈淳太后天天都在看报,已知得通透。
有了两院和法案汇聚民意,有了报界舆论宣泄民声,还有了不同方向的分流,英华国中声潮即便热度高涨,乃至在报纸上喊打喊杀声不绝,但街巷之间却渐渐平静下来了。读书的继续读书,作生意的继续作生意,既然一国上层开始施力,一般人也就不再着力闹腾,就等着看结果。
当然,一国亿万民人,除非死绝,否则曰曰都有闹腾的,何况还有这般燎烤人心的大势。就说东京,不少卖北人商货的铺子不是被砸了玻璃,就是泼了油漆脏水。类似山西老陈醋、东北人参等北货的销路也一落千丈。
即便三百年后,人心都还是燥乱的,何况刚初生二十来年的英华。十月下旬,数千人聚在东京律司署大门,标旗口号不断,喧闹无比,这事就得很正常了。
“砍头!不砍不足以谢天下!”
“必须凌迟!对满人就该用狠的!”
“清算满人之罪,就从今曰开始!”
不仅呼喊声如潮,人也如潮水一般挡在一辆马车前,一队黑衣警差正向马车行去,警差之中,一个人正瑟瑟发抖,如过街之鼠。
李继恩从没有品过被这么多人当中讨伐的滋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