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有跟江湖黑道来往的。跟咱们来往的是劳力公司那一条线,就他们也还分好几股,有卖丁壮的,有卖女子的,还有作南洋南洲甚至东洲殖民地生意的。国中要汪瞎子死的人可不止我们,有本事找三合会办了这事的也不止我们。”
再一人痛心疾首:“咱们也就是发发牢搔,谁想着真干了,谁这么直愣啊?”
还能镇定的一人道:“真相总能水落石出的,清者自清,只要没做过,又有什么好怕的?”
脸色最不好看的人冷哼道:“真相?真相不是查出来的,是看上面的需要!若是矛头对准了我们,我们就是凶手!”
众人沉默,这倒是“真相”。
“就看汪瞎子领起的这股声潮会向哪里转吧,之前南北都有,有些乱,汪瞎子的传人,那个朱一贵好像领着整治咱们这一路的任务,现在看他是怎么行事了。”
这人再如此说着,“朱一贵”这个名字,也终于由不值一提的汪瞎子伴当,上升到领潮人。
就在各方人马焦灼不安之时,国中缉捕三合会的行动也轰轰烈烈铺开。而国中人心虽不如之前皇帝在西安遇刺那般沸腾,却也已汇聚成一股莫大风潮,之前刚掀起的南北废奴声势骤然烟消云散,大家都等着刑部从三合会身上挖出什么线索,找出谋害汪士慎的真凶。
汪士慎之死,一国为之震动,报纸连篇累牍追忆汪士慎生平功绩,同表其哀,皇帝甚至允了国悼,这还是自段宏时之后的第二桩,动静如此之大,与其地位似乎不相称。汪士慎在一般小民眼里,也就是个“御史大老爷”,而其在东院里也只是个普通院事,只是靠名望结有一党而已。
让两院、舆论以及朝堂如此大动的真正原因还在于汪士慎之死明显牵涉着国政之争,以刺客暗杀国院院事来解决政争,并且成功,这还是英华立国历史上头一桩。稍知英华国政的人都清楚,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