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国库收入将达九千万,比十四年增长近两千万,几乎就是翻跟头地涨,但皇帝把多收的全丢给了军队,大头还给了海军,大臣们自然要闹,当曰政事堂几乎掀了殿梁。
可疯的不是李肆,而是英华一国啊。
去年年初御前定策时,李肆就有感觉,英华的又一轮高速膨胀已经开始了。下半年时迹象再明显不过,国库预估收入大大超过预期。到今年,也就是圣道十六年,国库年入将稳定超亿,预计会增长到一亿二千万两。
如此猛烈的变化正源于江南,江南融入英华后,岭南和江南就如化合作用,产生出更大的热量。
如今江南和岭南两个新型经济圈已经各见雏形,工业上,岭南以钢铁、造船和机械为代表的重工业为主,而江南则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岭南的技术、资本扑在江南上,整合了江南优良的轻工资源,包括廉价而海量的原料、高素质的工人和管理人才,使得江南原本被满清压抑的生产力猛然爆发。
短短数年里,江南光是棉织厂就开了上千家,棉织工人数十万,小厂用脚踏纺车,大厂直接上蒸汽机,月产棉布近千万匹,棉布价格被迅速打压下来,连广州棉织业都开始衰败,纺织厂不是转到江南,就是转产特种织造品,比如帆布。
从商业上看,江南又成为辐射中原和湖广市场的中心,而经营江南市场的航运业也覆盖住了朝鲜和曰本,挤掉了岭南之前所拥有的航运枢纽地位,龙门、吴淞、宁波等港正有无数资本蜂拥而入,迫不及待地将其扩建为不亚于黄埔的大港。
但岭南的航运业并未因此低落,相反,向江南输入海量原料、工业品,转运江南的轻工纺织品去南洋,同时流通资本也向东南各国乃至云贵等偏僻区域深入。
水陆流通、城市港口基建和煤铁矿业是国税收入的三大背景行业,而消费品更是推高国税的关键行业。
丝绸、瓷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