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作的妥协。但实际民间却自行其是,写到“肆”都各有一套避讳之法。账册的数字大写,以及“肆无忌惮”的“肆”,都加上各种偏旁部首,反正大家一看都知道是这字,而且是为了避皇帝的讳而变的。
李肆就是不想让这种事存在,今天大家知道这字是什么来历,以后大家就当这字本就是这么写的,历史就是这么变的。华夏文字的变化,也都是由很多政治变迁而引发的。有些字,如果能理清它的变化,几乎就能看出千年历史的脉络。可问题是,很多史料都遗散了,大部分变迁都已搞不清楚,大家只好傻乎乎照着写,很多繁复的字就是这么来的。
如今陈元龙来这么一出,是另一条思路,想让李肆“改名”,由此让民间不再避讳“肆”字。相信段宏时还在庆幸早早给李肆改了名,如果还叫“李四”,那麻烦可就大了。皇帝要给自己皇子取冷僻名字,为的就是曰后为帝时,民间避讳不至于太麻烦。
“朕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这个字,怎么也不能变!”
李肆毫不妥协,加个宝盖算什么事……“可陛下不改,民间就不能用此字。”
陈元龙还在坚持,不能用“肆”字,对大家来说可是绝大麻烦。
“为什么不能用!?要避讳,就只避双讳。”
李肆赶紧丢出了他早就想好的解决方案,趁着这股文字运动的大潮,改掉避讳的传统。陈元龙呆了片刻,叹服而拜。
就在南面大张旗鼓地搞起简字运动,甚至皇帝还把名字还给了民间,从此帝王只避双讳时,北面紫禁城里,雍正的朱笔正急速挥洒着,像是一刀刀劈得人体血肉四溅。
“查嗣庭,凌迟!”
“查慎行、查嗣瑮,外加查家所有十六岁以上男丁,一并处死!”
“妻女并十六岁以下幼子发配宁古塔,与边疆有功之臣为奴!”
写完谕令,雍正眼角瞟到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