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清继明之正朔,而是得天下人心来的基业,如今又要老调重提,是不是显得太心虚了?
所以张廷玉很恼怒,如果他们南书房不能凑出一篇讨贼檄文,将李肆的檄文从道义上实实压倒,他们这些读书人,恐怕要辜负身受的深重皇恩了。
对了,闯王……张廷玉脑子猛然清灵,底下传回的消息,说广东民间,也有人传言李肆乃李闯之后,不管是真是假,这层皮蒙在李肆身上,他可是脱也脱不掉,嘿嘿……看天下人,还敢有谁跟你李肆打交道。
“闯王之后,要再兴民不纳粮,夺绅之产,毁华夏根基之事,嗯嗯,好、好、好啊!”
畅春园澹宁居,康熙看了张廷玉呈上的讨贼檄文底稿,一直绷着的颜面终于舒展开了,这盆脏水泼得好!
点出了几个不合意之处,张廷玉浑身通泰地退下了,接着康慈传了另一人进见。
“胤禛,你看……广东之事,是不是要派下大帅,掌大将军印,执全盘而剿李贼的好?”
康熙和颜悦色地问着胤禛,顿时让胤禛眼角发热。
不容易啊,尽管皇阿玛没有直接道歉,但这一问,已是言明后悔之心。
“儿臣以为,广东李贼,三面受围,一人居中,有些顾此失彼。还是分三路运筹的好,如此不仅可显我朝廷并不以广东事为撼动根基之乱,还可免除西北策妄阿拉布坦借机生事之心。”
征剿李肆的方略,胤禛跟手下人已经细谈过了,如果设大将军之位,统筹大局,有几个坏处。第一自然就是难以调度,但这仅仅是细节,更大的坏处是,这就让策妄阿拉布坦看出朝廷的处境,要借机出兵。
这两条是公,而以私这一层面来看,尽管他胤禛在康熙眼里的印象转好,甚至还传出了可能复他王位的风声,但他肯定捞不到大将军之位。若是由其他王公重臣得了这大将军之位,对他的未来并没有好处,毕竟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