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上岸,然后杀几个落单的鞑子,转眼八年过去,却是数万大军与建奴的堂堂之战,回想起来便如梦幻一般。
隆隆蹄声将朱国斌从回忆中拉回来,山下一队骑兵往北而去,在前面两天中,登州镇已经撤走清河南岸大部分兵力,只留下少量骑兵和龙骑兵监视敌军,但建奴还没有特别的行动,盖州城东面有一个清河的弯曲部,那里有两个渡口没有被封锁,后金哨骑以往时不断从那里过河,与登州的哨骑在南岸交手,展开激烈的前哨战,现在更多的则是往南侦查,试图确认登州的兵力部署。
这一队骑兵是朱国斌今曰增派的,人数约五百人,龙骑兵和正规骑兵各半,他们会加强渡口附近的控制,并支援前方哨骑作战。
双方主力距离榆林铺的距离差不多,后金兵不会莽撞的一头撞上来,他们面对登州镇的时候,会小心的推进,天气原因是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是下大雪的时候,双方都难以行动,并非会战的好机会。
此时清河和辽海都已经结冰,朱国斌认为皇太极会在清河冰层足够人马通行才渡河南下,清河上的两座木桥早已被摧毁,两个渡口投送兵力的速度有限,皇太极应该会担心遭到登州镇的半渡而击,而且这个季节涉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过河后会影响军队战力。
清河处处可过,后金常用的牛车也能顺利南下,所以朱国斌认为只要清河上的冰层能承受人畜通过,又没有下雪的时候,就到了后金全军南下的时候。
而第四营是作为全军的前哨,埚儿铺和榆林堡之间还有一片山地,那里不便于通过兵力,所以陈新不希望战场过于靠南,特意将第一营布置在榆林堡,这里经过粗略的加固,驻军高度戒备,并非短时间能攻克,在登州主力留驻后方的情况下,后金兵不可能围攻榆林铺,榆林堡可以作为稳定战线的据点。
登州有战略上的优势,所以占据了选择战场的主动权,就榆林铺周边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