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沿线的兵马都在防着河南方向的流寇,山东本来就兵少,若是登州派出上万人部署在青州府边界上,能在十天内截断运河,加上文登水营控制海路,届时一粒米都不要想运入京师,朝廷招来陈新进京是自己拿了一个烫手山芋。
梁廷栋偷偷看了一眼温体仁的脸色,其实温体仁是故意泄露消息给自己,今曰上谕才到了礼部,正式的圣旨还需要几曰,陈新便多出几曰分析利弊的时间,可见温体仁实际也颇为矛盾。他与陈新牵连甚深,举朝皆知陈新是温党,依靠登州为外援,温体仁的位置可以十分稳固。
但温体仁现在知道了皇上现在的态度,他的地位和权力都依托于皇权,才不得不把自己变成孤党帮助皇帝压制东林,这是现实的利益,而登州镇还展现出了超过朝廷的实力,在未来的前景也十分看好,所以温体仁此时在中间是比较为难的。
梁廷栋试探道:“老先生能否在阁议时劝说皇上,此事在下官看来并无益处。”
“怎么劝呢,老夫能说登州镇强兵数万虎视运河?抑或是说陈新会带上万兵马前来?”温体仁放下抚胡须的手,“皇上是个最要脸面的人,一旦说出来,会认为老夫在挟边将威胁朝廷,反倒非得如此不可。还是不说的妙,此事结局难料,本兵要有所筹划,皇上若是问起,你得明白如何回话。”
梁廷栋躬身表示清楚,温体仁叹气道:“多事之秋,世事维艰。现在老夫也有些看不明白那位陈总兵,本兵以为,陈新能来京师么?”
梁廷栋想想后坚定的摇摇头,“他不会来,陈新行事一向谨慎,下官如今想来,当年陈新在兵部大骂崔呈秀,看似凶险非常,实则其时局势微妙,陈新是看准了时机,比那些御史还先一步抢了名声。此人打仗喜亲临战阵,但据下官所知,他每次出行皆护卫重重。老先生说了,这是多事之秋,他不会来京师的。”
梁廷栋说完就低眉顺眼,他方才思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