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晚明 > 第一百零九章 大行业

第一百零九章 大行业(3 / 6)

农书里面就有人力畜力多锭纺车,每日夜可纺麻一百斤,最高级的水转大纺车,转子数多达三十二个。他推断宋代就有这类多锭纺织机械。

商社在各地采购了不少种类纺车,普通用的棉纺车中,一般为脚踏动力,比起西方的手摇式单锭纺车来,脚踏式能够让双手解放。明代中国纺机转子大多为三锭四锭,在这个时代也是领先全球的。

相比起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纺织科技还不如中国十三世纪的水平,因为他们连多锭的概念都没有,直到1764年珍妮机发明才有多锭的纺织机械,而水力纺纱机更是要等到1769年,足足比中国的水力纺机晚了四百多年。

商社调查结果里面让刘民有疑惑的是,宋代就有用于麻纺织的水力纺车,但直到明末,却从来没有过用于棉纺的水力纺机。此时江南等地也有水力纺车,不过仍是只用于织麻,却没有任何用于棉的水力机械。

他特意在工商司下面的工业研究室设立了这个项目,然后又从文登大学堂机械系抽调了很多学生参加。奖金很高,研究室和机械系一群年轻人干劲十足,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人力纺纱、水力纺纱和织布。

有了以前工坊、科技班和职业校的积累,有专研精神的人很多,熟练工匠也不少,研究进展得很快,刘民有今日是专门来这里视察项目,同行的还有商社的总管周来福。

看到出了棉纱线,周来福也满是笑容,他久做商社,对棉布的行情很清楚,一般来说,织布比纺纱快,很多时候是织机等纺机,水力降低了劳力的数量,转子数量是人力的十倍以上,那么登莱的价格会比江南低得多,唯一顾虑的,就是水源可能不足。

周来福看着那些抽棉条的学生,对刘民有问道:“刘大人,这个水力纺纱机倒是好,就是这个棉条,若是还是要人力来抽,实际也节约不了人,最多是省力一些。”

刘民有对这些具体的细节还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