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闱官中的监临、提调、同考、执事、读卷等各官都充任过。先后参与主持文、武乡试会度十余次,门生布天下,属吏遍全国。声誉之隆,官阶之高,品端学正,学识淳深,堪称当朝大臣之典范。
消息一传开,京师立时一片哗然,以子攻父,此等伎俩在官场并不鲜见,便是寻常的小吏也能一眼看出,更何况这些个京师的官员,一时间京师汉员大臣群情激奋,纷纷商议如何还击满员的公然挑衅。
成心挑起满汉之争事端的满员大臣自然不甘示弱,亦是相互奔走,紧急商议如何才能彻底的打压汉员的势力,京师立刻充满了浓厚的火药味。
京师如此大的异动自然是瞒不过贞武,听的禀报,他不由大为烦闷,原本将两份弹章留中不发,是指望能够息事宁人,没想到此事竟是越演越烈,若是爆发大规模的满汉之争,满汉大员相互攻讦,朝廷必将大伤元气。
毋庸置疑,此事背后定然有人推波助澜,究竟是什么人在背后捣鬼?意欲何为?他如今皇位稳如磐石,老八、老三不可能连这点眼力劲都没有,即便朝堂一片糟糕,也危及不了他的皇位,况且,大规模的满汉之争,必然导致大批官员落马,这等于是给予他机会擢拔新人,老八、老三岂会做出此等损已利人之蠢事?
皇族宗亲、满蒙勋贵也没这个可能,远赴美洲的大船队刚刚启航不久,为扩大美洲封国的规模,他们四处筹集银子,调运物资,招聘征集人手,足足忙了几个月时间,刚刚消停下来,岂会愿意在这个时候挑起一场大规模的满汉之争?
排除了这两点,那就只剩下满员大臣了,他们为什么要在这时挑起事端?想到这里,贞武已是明白过来,定然是有人侵害到他们大多数的利益,或是捏到他们的把柄了,这种事情,别人做不出,唯有‘官屠’赵申乔干的出来。
真要如此,那就是山西、陕西出大问题了,赵申乔上的整顿寺庙的奏折只不过